中新网首页  视频首页  中国风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胡庆学:因古乐之名   编导:宋哲   摄像:李硕行

  【解说】

  一缕清音,穿越570余年,秉唐宋遗韵,只凭师徒口传心授。

  【同期】

  你没有经过口传心授的学习过程,你体会不到这种音乐的灵魂。

  【解说】

  为传承延续了二十几代的古乐瑰宝,两代师徒运命纠葛,动人守望。

  【同期】

  小15年,他(本兴师傅)在等徒弟回来,就是在等传承人。

  【解说】

  艺路清苦多艰,他曾两度离开,又念念难忘,终有回响。

  【同期】

  但是最后大家都选择了回来,这是一个挺重要的选择。

  【解说】

  2019年6月的这一天,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胡庆学和同伴们正在为即将举办的第九届智化寺音乐文化节紧张彩排。

  【同期】

  挺好。听着行吗?行。齐吗?齐。

  【解说】

  虽然对这部传统套曲《金五山》早已烂熟于胸,但胡庆学丝毫不敢怠慢。京音乐曲调庄重典雅,有唐宋遗韵,融合了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历经570年,是中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被称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当晚,处于京城闹市的古刹被灯光点亮、古乐奏响。胡庆学管子领奏,其余人等笙笛相和,鼓锣伴之。乐曲悠扬,回荡在寺庙之中,与古松、钟楼、藻井、转轮藏一起晕染出苍茫古韵。

  【解说】

  胡庆学1974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由于从小跟村里的老艺人学习古乐,所以懂得工尺(音扯,勿读错)谱。正是这一点,让智化寺的老艺僧们看中。1991年,17岁的胡庆学与其他五名小乐手入寺学习,从此开启了他与这门古老音乐长达28年的难解之缘。

  欲吹奏京音乐,需先识得工尺谱。作为中国特有的记谱方式,工尺谱在唐代就已存在。。

  然而,工尺谱只记录了京音乐的骨干音,而血肉部分需由师徒口口相传,这也是京音乐难学之处。京音乐现存137首曲谱,但如今只有39首可以被完整演奏。从一句一句学唱工尺谱到熟练吹奏三十九首乐曲,师徒们甘苦自知。

  【同期】

  一口气他到这会断句。好多会断句,但是我们那时候他(师傅)会拿着锤子,上后边等着你,知道你要断了。

  【解说】

  虽然小乐手们并不是出家人,但师傅们以僧人的威仪来要求弟子,行走坐卧、一招一式,都有严格规定。

  【同期】

  师傅他很慈祥,但是又很严厉,说话吧有时候也会很不客气的。比如说吃的馒头烙饼,会扔掉一点,师傅就不高兴,你们这农民的孩子不能糟蹋粮食,就是那个语言很刻薄的。你还农民的孩子,那种讽刺那种,说得你肯定抬不起头来。

  【解说】

  6个人居住在十平方米的集体宿舍中,每天五点起床,随师傅到日坛公园练习吹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这样坚持了五年。当时经费并不充裕,小乐手们最初的月工资只有90元人民币。

  【现场同期】日坛公园

  这个小亭子,就是27年以前,我师傅天天带我来练功的地方。

  【解说】

  “深入其乐,吹出真音,只争朝夕,延音不止”。二十六代艺僧曾有十六字赠言鼓励他们精进技艺。然而,对当时十几岁的小乐手来讲,要领会其中的真意并不容易。五年后,由于过于清贫,胡庆学动了离开的念头。

  【同期】

  不学了,这不好玩,这不能养家糊口,我还是干别的去了。到了1995年12月份我又回来一段,到了1996年4月份,好像就是我们大队人马就全回去了。我们这几个全回去了。

  【解说】

  回到家乡的胡庆学成为了一名货运司机,直到2003年冬天,智化寺要为京音乐录制唱片,于是,师傅张本兴再次亲赴河北找到了徒弟们。

  【同期】

  我一看他那眼神当中觉得有期望,因为自己师徒合作很完美,会很完美的一个东西,如果录出来,我说行呗,我们两个人就答应了。

  【现场同期】

  我们从1996年离开智化寺,然后从2003年冬天回来的时候,这张照片,八年以后。

  【解说】

  这张唱片由京音乐第二十六、二十七代传人共同录制,2004年,他们再次回来,用四个月的时间抢救性地录制了现存的39首乐曲,此后就再未离开。

  【同期】

  就是在这四个月当中,我体会到了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自己觉得吹得非常差。没有趁师傅他的艺术最好的时候,没有学。但是后来我又去找他,他已经从事不了了。

  【解说】

  2008年,为京音乐奉献一生的师傅张本兴故去,随后老艺僧们陆续凋零。人去曲未终,他们已将毕生所学共39首乐曲全部传授给了弟子。当人们静静欣赏这几百岁的音乐时,耳畔缭绕的何止旋律,那乐声里还浸染着二十几代传承者们的挚诚与心血。

  【同期】

  本兴师傅,他回到智化寺来从事传承工作,一下到2004年,小15年,14年,他在等徒弟回来,就是在等传承人,他在等他的传承人。最后终于等回来了。

  【解说】

  每日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是胡庆学等人在智化殿的演奏时间。身着僧袍,既为还原古制,也是向历代艺僧致敬。从2004年10月开始,他们的演奏从未中断。在时间的打磨之下,他们理解了音符中的涵义,也希望把那些经历了时间积淀的朴素禅意与真味诠释给更多的人听。

  【同期】张伯瑜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在数百年的历史当中,它原封不动地流传到了今天,使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这种音乐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它就具有独特的价值。

  【同期】观众 苏秋如

  当我站在大殿的时候,然后想象着说这个智化寺京音乐它是从明朝传承下来的音乐,就会有非常不同的感受。

  【同期】

  但是最后大家都选择了回来,这是一个挺重要的选择。其实对我们,这个,怎么说呢,这个音乐虽然没有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这一辈子,我们现在都很穷,说实话哈,并不是过得非常富裕,但是对这件事儿还是,对这个事业吧,大家都很热心。你看这些人现在还都在坚持在这里,它有一个坚守的精神,这个精神可能,在以后的社会里面,不见得能有。

  【解说】

  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胡庆学等传承人和智化寺的共同努力下,收徒传艺、出版书籍、普及乐器,进入校园演奏,也走出国门,赴英国、新加坡等地举行专场演出。为了传承艺术瑰宝,一代又一代的乐师就这样不陷尘世浮华,不惧孤独清冷,有一口气,点一盏灯。

分享到:

《中国风》是一档文化人物志栏目,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名家。节目不拘泥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流派,诚意挖掘文化风行的密码;精细描摩中华器物之美,展现工匠精神;秉持文化自信,传递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精神与东方智慧。

Email:cnstv@chinanews.com.cn

电话:010-88311129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