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痴于笔墨,风格独具,被誉为当世书法大家。
【同期】我的目标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走上更高的峰。
【解说】他曾为圆明园、孔庙、元大都等历史古迹题字写匾,成坊间美谈。
【同期】书法是一种抽象的大美。
【解说】他,功成名就时闭关自修十五载,远浮华见真心。
【同期】没有一点真正的决心和工匠精神,你想达到点什么境界,不可能。
【解说】
地坛,又称方泽坛,明清两朝帝王在都城北京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与天坛相对,地坛是方形的,意为“天圆地方”。在这个古老的皇家园林里,有一处不起眼的斋宫西殿,一位80岁老人常从这个小院进出,他就是赵普,当代书法大家,北京许多名胜古迹的题匾都是他的墨宝。
这个小院是赵普的专属工作室,取名为“方泽南亩”。方泽是地坛的别称,南亩语出《诗经》,赵普以此表达勤恳笔耕之意。身处皇家园林,享受悠然之境,并非常人可求,这里面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同期】
那时候的皇祇室还没有对外开放,叫一个名字叫地坛文物陈列室,这牌子也是我自己写的,我写了 隶书几个字,还在下面写了一排英文,怕外国人看不懂。
【解说】
1985年,赵普调入地坛公园,主持地坛皇祇室的文物修复工作。
皇祇室是地坛核心建筑,是供奉皇帝祇神牌位的地方,规制属于最高级别。与天坛坐北朝南的皇穹宇相对,皇祇室坐南朝北,黄色琉璃瓦顶,以符合“天青地黄”之意。殿内供奉清代皇帝牌位,以及五岳、五震、五陵山等23座神位。因早年战乱,皇祇室内的文物原件四散流离,无迹可寻,只有几尊汉白玉石座尚存。
【解说】
修复工作相当艰难,赵普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认真研读史志文献《日下旧闻考》,结合天坛皇穹宇的布局,设计完成了皇祇室的图样。又因他自幼习字,当时声名已显,在祭祀牌位上题字的差事自然也未旁落。
【解说】
清廷翻修古建,为保证形制统一,往往在建筑内藏有玄机,就在皇祇室正殿中央的屋脊处藏有一个铜盒子,记载了历次修复的时间、用料、人员、内容等基本情况。依循古制,赵普又将1986年修复的记录完整誊抄,把这段历史也封存在这个铜盒子里,至今鲜为人知。
【同期】
中间的那个瓦,就是埋那个铜盒子的地方。给砌在里面了。当时要求就用一块黄绫子写上的。
【解说】
就在完成皇祇室修复不久,赵普调入北京青年湖公园,一走就是十一个年头,但是他跟地坛的缘分始终没有中断。退休后,地坛公园因赵普当年的巨大贡献,特批斋宫西殿的小院为其书法工作室,自此这小院也成为赵普静思、习字、会友之地。
【解说】
上世纪80年代,赵普已是北京富有盛名的隶书大家,书风独树一帜,自成一格,中锋正,方为主,减蚕燕,融篆行,被人称为“赵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辑入名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圆明园、元大都遗址、陶然亭公园等著名历史园林。
【同期】
变了色了。上边那个相对规整,底下那个篆书和行书的含义进去了。
这个圆明园遗址公园这七个字,是用了心的。两个园字,公园的园,两个,不一样的。
【解说】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一颗明珠,盛名远播重洋,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为其御书匾额,后遭损毁、遗失。1986年,赵普受圆明园之托,为复建后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正门书写了门牌,并题写了“绮春园”、“迎晖门”两块匾额。如今,鎏金铜字依旧气韵生动,落笔人早已华发满鬓。
【同期】
因为它这个古园子的牌子是不能落款的。它只有这七个字谁写的不知道,人家好多人以为这就是古人写的,我自然好笑,我也没往心里去。
【解说】
弘一法师曾说,与古人争,是谓有志。赵普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从五岁描红,二十岁临汉碑,中年成名,至今孜孜不倦。
【同期】
我用篆是很正常的,但是我把篆又写得活泼了,不是死板板的那样的,规规整整的篆书,不是,我把那篆书里面,写得有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这里面有章草或者说行草的意思。
【解说】
自1999年开始,时年60岁的赵普谢绝一切活动,闭关十五年,醉心于笔墨。一米厚的内墙就这样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解说】
如今,一向静谧的小院又热闹起来。这位书法大家感于文化传承的迫切,主动向孩子们传授书法之道,这已经成了每周末的惯例。
【同期】
手别往上翘,腕是平的,看见没有,平的,这样。
中国这个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太了不起的创作了,这种创作是全世界唯一的,它的内涵,它充满着的这种深深的哲理,人生的道理。我写隶书几十年,到今天这种水准,来之不易。我想把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