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守护舌尖安全 代表建议加快形成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

分享到:

(两会声音)守护舌尖安全 代表建议加快形成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08日 1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向一鹏)良种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建议,加快形成以种猪育种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猪产业为载体的中国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72662万头,猪肉产量5794万吨。

  过去近40年,印遇龙一直聚焦生猪养殖,笑称自己是名“猪倌”。印遇龙介绍,目前中国生猪养殖仍然以引入品种“杜长大”为主,但引入品种猪肉品质普遍不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越来越追求更佳风味和更优品质的猪肉。

  “目前中国优质猪肉市场存在巨大缺口,进行优质猪新品种设计与培育是解决优质猪肉市场供给的关键。兼顾产肉量与肉质进行选育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猪育种的重要方向。”印遇龙表示。

  “我国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和配套系培育已具备扎实基础。”印遇龙说,建议利用已筹建的金华猪、太湖猪、宁乡猪、藏香猪和荣昌猪等地方猪优质种质资源库,构建猪优质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将基因组选择等前沿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兼具肉质优秀、性能高产、抗逆抗病特性的优质猪新品种或配套系。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优质猪肉生产效率低的产业难题,印遇龙认为,可采用肉质性状活体表型数据智能采集技术,进行猪性能测定数据数字化,通过整合多组学提高全基因选择准确性,突破肉质性状选择准确率低的问题,解决好产肉效率与肉质之间的难以协同改良等难题。

  印遇龙同时建议,整合国内外多家具备相关研究基础的科研单位资源,推动生猪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大新品种或配套系培育,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协同攻关体系。(完)

【编辑:胡寒笑】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